不少老人期待得到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
医疗养老 一站搞定
政策鼓励下 珠三角多个城市医养结合“各显神通”
老人去哪儿?这是今天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无论老人和儿孙们有多么心不甘情不愿,在全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34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的数据)的面前,对这占据全省户籍人口14.6%的老人,单纯的家庭养护确实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能将“医”和“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将成为不少老人的归宿。珠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对医养结合有何鼓励政策?在重阳节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多个城市展开了调查。
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的鼓励态度,给地方尝试各种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动力。珠三角的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百花齐放”,但“好花能否常开”,仍是一个未知数。
模式一:医院增加养老的功能
东坑医院是东莞镇街医院医养结合的试点之一。按照院长潘永晃的估算,仅在东坑镇,2015年60岁以上常住失能老人约1000人,70岁以上常住失能老人约360人,保守估计东坑镇及常平、横沥、大朗等周边镇区愿入住护理院的失能老人将达千人以上。东坑医院护理院设置的床位不过302张,医养床位未来可能会供不应求。
江门五邑中医院相关人士表示,医院增加养老功能的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较高的优点,也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尤其是解决部分专科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病源不足的问题。
模式二:养老院增加医疗功能
第二种模式则与第一种模式方向相反:在养老院内增设医疗功能。不过,有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投入大、难以取得相关的医疗资质。
因此,更多养老机构采取的是折中的方案:养老院向医院购买医疗服务。上个月开业的东莞常平镇由四星级梵尔赛酒店改建而成的养老院正是如此。这家养老院和周边医院签约,由医院来负责养老院内老人的医疗问题。未来是否会直接在养老院里设置医护人员?梵尔赛酒店董事长黄河山表示,要看未来的具体情况而定。
新会区幸福寿星安老之家也是类似的模式。其负责人认为,和医疗机构合作购买专业的医疗服务,可以降低养老院的成本,又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这种模式更受民营养老机构的欢迎。
从数据上看,这种模式确实比较易于接受。在佛山,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养老机构共29间,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已达到70%。
模式三:直接新办医养结合机构
在东莞万江高埗路口的“东莞福星女儿家护理院”今年9月初试营业,它拿到了东莞第一张医养结合护理院的牌照。目前东莞医养结合的很多政策、做法都有这个公司的影子。
此模式也得到了“江门方案”的鼓励。按照《江门市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将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对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民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不同的投资额档次给予最高3500万元的补助。
模式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撑辐射”
此模式即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辖区常住老年人免费提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
目前,佛山共有3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325间社区卫生服务站,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9.12%。
模式五:“家庭医生”嫁接医养结合
近年来,家庭医生在广东省内发展迅猛。而深圳则将家庭医生和医养结合嫁接起来。按照深圳卫计委的解释,这里说的“家庭医生”不等于私人医生,其实并不以居民住所为主要服务场所,主要还是在医疗机构内为居民提供服务。业内人士告建议,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法律问题、服务报酬问题以及为患病老人上门服务消费刷医保卡等问题应尽快解决。
扫一扫